一、建设宗旨与定位
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基地紧密围绕机械工程专业“创新设计、智能控制、精密制造”的学科特色,深入贯彻落实国家“中国制造2025”战略部署、吉林省“一主六双”产业布局及学校“一实两创”(实践能力、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)人才培养方针。基地以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导向,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工程实践能力、前沿技术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协作素养的新时代机械工程人才,为智能制造、新能源装备、先进材料等领域输送创新型技术骨干。
二、育人体系与特色成果
1. 以赛促学,锻造创新竞争力
基地构建“校-省-国-国际”四级竞赛培育体系,依托国家级赛事平台,近三年累计斩获:
国家级奖项: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、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4项、全国三维数字化设计大赛一等奖、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等20余项;
省级荣誉:吉林省特等奖、一等奖等60余项,在省属高校中稳居前列;
2. 科技赋能,驱动创新实践
科研反哺教学:基地导师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重点研发为项目等为代表的项目20余项,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转化为实践教学案例。
技术攻关方向:聚焦智能焊接机器人控制、新能源装备数字化设计、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调控等前沿领域,学生参与研发项目8项,发表SCI/EI论文6篇,申请专利15项。
3. 实践为基,深化产教融合
平台建设:配备工业级智能制造设备集群,包括智能机器人、3D打印中心、激光切割系统、金相分析实验室等,覆盖“设计-加工-测试”全链条实践场景。
校企协同:与北京启创远景等企业共建联合实训室,承接智能仓储机器人、高端材料加工等产业化项目,学生深入参与企业课题。
特色分组培养:
机械组:精通SolidWorks、CATIA等软件,主导复杂机械结构设计与优化;
电控组:深耕单片机开发与工业物联网系统,赋予机械“智能大脑”;
材控组:掌握金相制备与显微分析技术,为材料性能优化提供科学支撑。
三、发展目标与愿景
未来,基地将持续深化“竞赛-创新-实践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,重点推进以下建设:
平台升级:筹建智能焊接数字孪生实验室,打造虚拟仿真与实体操作融合的实践平台;
产教融合:力争与国家电网、吉林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心等企业合作,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;
成果转化:力争孵化3-5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,争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;
辐射引领:总结“东电经验”,形成可推广的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范式,助力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。
东北电力大学机械创新基地始终以“扎根产业、敢闯会创”为育人理念,为学子提供实现技术梦想的舞台,为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培养“硬核”工程力量!
来 源:机械创新基地
编 辑:曹钰杰
初 审:孙 凯
复 审:许 卓
终 审:苏晓玲